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三作文 > 内容页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乾隆十四年由清代作家吴敬梓写的一篇古典讽刺小说。这是一面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揭露了明清八股取士的科学制度的罪恶,如其对知识分子思想毒害和精神的摧残,以及对社会风气的浸染;其培养和造就愚蠢而残酷的官吏,造成了封建吏治的腐败。另外,它还对虚伪的封建宗法制度、家庭关系、吃人的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予以批判,抨击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和黑暗的封建社会。《儒林外史》还写了一些下层人民,对下层人民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和热爱,颂赞他们正义、朴实的高贵品质和非凡的才能。

在这本书中,杜少卿算是一个刻画无比鲜明的角色。很多人会觉得很喜欢也很羡慕杜少卿这个角色,甚至给他冠上“文人雅士”之称。我却不这么认为。杜少卿在《儒林外史》中的出场,首先是侧面描写。鲍廷玺去杜慎卿那里打秋风,杜慎卿没有给他钱,却推荐他去找杜少卿。杜少卿是一名秀才,是书香门第,而且是官宦家庭。可以说是出身极其显贵了。关于杜少卿的为人,杜慎卿这般说:“伯父去世之后,他不上一万银子家私,他是个呆子,自己就像十几万的。纹银九七,他都认不得,又最好做大老官。听见人向他说些苦,他就打捧出来给人家用。” 兄长口中的杜少卿,无遗是个呆子。享有万贯家财,却对如何打理家业一窍不通。喜欢做善人,只要有人来求助,必定慷慨解囊。虽是如此,他的兄长杜慎卿用“呆子”来形容他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他虽然坐拥家财万贯,可他只管慷慨却不懂得分寸,手上的银钱通常只有出的份,没有进的份,散尽家财穷困潦倒,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我想,“富贵不知乐业”用来形容杜少卿是再合适不过了。杜少卿这位名副其实的贵公子,他那份散尽千金的潇洒,在世人看来,不过是因为有着财富做后盾罢了。他助人而行的善事,也不过因为是“人傻钱多”,这称不上善良,他更称不上是文雅之士。

而我觉得书中拥有几乎完美的人物形象的是匡超人。曹雪芹《红楼梦》中一句“富贵不知乐业”用来形容杜少卿是再合适不过了。杜少卿这位名副其实的贵公子,他那份散尽千金的潇洒,在世人看来,不过是因为有着财富做后盾罢了。他助人而行的善事,也不过因为是“人傻钱多”,这称不上善良,他更称不上是文雅之士。“匡超人为人乖巧,在船上不拿强拿,不动强动,一口一声,只叫’老爹’。那郑老爹甚是欢喜,有饭叫他同吃。”可惜......最终他还是走向了不归路……直到匡超人解除了一系列不学无术的人,他的价值观收到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也许是出于他坚强善良的本心,此时的他从表面上看来并没有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但就像一块未经雕刻的玉石,如果到了能工巧匠的手里,经过精雕细琢便可以实现最高的价值,他遇到的是不务正业的君子,便被深深感染,价值观有了深深的变化,已不再是之前淳朴善良的少年。最终,他还是与初衷背道而驰,走上作奸犯科的道路。我一直认为,匡超人很可怜,为什么作者要如此描写他的命运。后来发现,这不是不公平,而是在当时的社会形式下,总是会出现这样被毒害的人。再加上匡超人本身就很机灵,再加上后天负面的“熏陶”,渐渐变得圆滑,最终在封建社会的束缚和科举制度对文人的迫害下,掉入深渊。

我竟真的从这最平实的文字中窥见了对历史最真切的解读。既为俗世凡人,便一并爱这俗世凡尘。吴敬梓作《儒林外史》之时可能还并未想到,几百年后,这部小说居然还是依然议论纷错。当我慢慢走近它的时刻里,我真觉得,这本书更清晰地让人看到明清众生沉浮人生百态。似乎,他们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