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三作文 > 内容页

共建“桃花源”——读《论语》有感

和谐美好的社会是每个人所追求的,人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和谐稳定的“桃花源”中。可什么才能保证我们的幸福,让每一个人快乐成长成长呢?

我想早在两千多年前,圣人们就给了我们答案。

有人说,中国的犯罪成本太低了,不能有效的用“法”来减少犯罪事件。真的是这样吗?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但为何只延续了两世呢?“上失其道,民散久矣”我想在众多原因中,严刑酷法,是促使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在上位的人离开了正道,百姓早就离心离德了。在中国历史上,像秦这样的朝代,并不少见,然而他们的结局却无疑都是灭亡。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严刑厉法虽立竿见影,可治标不治本。老子也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人并不是绝对怕死的,为政不用道德来感化,只用杀戮来威胁,是绝对压不住的。不懂法的百姓只会想方设法逃避刑罚处罚,而不是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即使受到惩罚,也不会在本质上悔改。

因此法的根本不是让人畏惧,而是教人辨别是非,分清曲直。而只有人人懂法知法,才会真正的守法,才能真正做到“虽赏之不窃”。

那么怎幺才能让百姓知法懂法呢?答案显而易见,那就是教育。邓小平曾就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晚清的梁启超先生也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曾提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由此可见青年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和希望。而只有青少年有耻且格,祖国才有未来。

但中国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却不容乐观。近几年来,问题青少年的增多,特别是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大多出于法律认知水平低下,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        

而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今天,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显得十分近切和重要。只有让法制度护航,才能快乐成长。

不仅青少年需要受法制教育,成人更需要。因为成人是少年的榜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青少年的未来。

最近几年国家反腐的力度越来越大,腐败官员也让人为之一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官员决定着社会中许许多多的事,可以说官员是社会转动的动力。若是官员不正,社会必然会出篓子。这样不仅是百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且整个社会会停滞不前。中国梦何以实现?

懂法,知法,守法,从每一个人做起,让我们共建“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