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冥冥之中的造化,或许潜在的本能所驱,你多年把守着那个被称作学校的庭院,领着一群为数不多的弟子,参与一场陶冶人性人格的活动。你有高蹈远赴之心,不乏济世匡民之才,因此你更艳羡在广漠的原野上驰骋腾跃,甚至菲薄过最初的抉择。当岁月的风雨涤去
世俗的尘垢,当陶冶的熔炉剔除最后的一点浮躁和浅陋,你便在顿悟中有了全新的悟觉和发现。
人类自从有了文明,也就有了与之相关的教育,而作为教育的活性载体——教师,则是搭建和延续文明的关键。自古以来,教学活动被称为“传薪”,正如佛门传法谓之“传灯”,“薪”可以燃火,火可以为“灯”,灯火之为物,可以喻指生命,也可愈指智慧文明。茫茫
冬夜,迢迢征程,有一盏风灯播光照明,寒冰随即销为春水,坎坷瞬间化作坦途。教学内容由古代的“六艺”到当今的自然、社会科学,它使受教育者有了立身之本。如果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观照,教育则无疑是人类精神和生命在一种文明层面上的代代递交。朱子说:“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矣!”在古代先哲看来,教育是恢复人性、健全人格和改变素质的很本途径,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安定。崇高的社会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表明了教育事业的重要和教师职业的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