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三作文 > 内容页

是非因果--《十四分之一》读后感

14个悬疑小说作家被离奇地“邀请”到一个神秘的场所,诡异莫名、恐怖骇人的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真相揭晓之时,换来的会是几重喜与悲?

                    ——题记

这周满怀激动地看完了这部长篇小说——这部吸引我已久的小说——

《惊魂十四夜》,又名《十四分之一》。

整个故事由一个类似于流水账作文的片段开启,单身自由作家南天被邀请参与这个“死亡游戏”,与他同为悬疑小说作家的13人以类似的手法被邀请到这里进行游戏,而其中的一位参与者,是神秘的主办人。

游戏规则很简单:箱子里装着14个乒乓球,每个球上面写着一个数字,分别是1—14。每个人到那箱子里随机地摸一个乒乓球出来,上面的数字就代表你的“号码”。确定之后,游戏就开始了。从拿到号码“1”的那个人开始,每天晚上7点钟,每人讲一个自己新构思出来的悬疑恐怖故事。讲完之后,除了讲述者之外的其他人跟那个故事打一个分数,以10分为满分。打完之后,由一个人统计,并算出平均分——最后得出的数字就是这个人所讲故事的总得分。那么,14天之后,得分最高的那个人就是这场游戏的胜者。获胜的人将得到将这个经历写成书的机会,而如果获胜者恰好是主办者,所有人都会死去。

整个游戏只有一个硬性规定——后面的故事绝不能和前面的故事有任何构思上的相似或剧情上的雷同。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犯规的那个人就会“出局”。

这样的话,其实每个人的条件都是等同的,每个人都只有一天的时间来思考整个故事。而要细说的话,这个规则又是不公平的,越到后面的人题材范围就越少。

这是个智慧与运气并存的游戏,却有很多是一开始就注定的——

幕后操作的主办人一直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操纵着整个游戏:首先从抽到的序号开始,每个人抽到的序号竟然和他们来到这里的时间一模一样,所有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而接下来的三个夜晚,三个讲述者以不同形式的“出现雷同”而犯规出局,第一位参与者死于非命,另外两人凶多吉少,剩下的11位未讲故事的人心中打起了鼓……

要说的话,作者其实一共讲述了15个故事,南天等人的故事为主线,14个短篇小说穿插其中,而要使15个故事完美融合,前后连贯,作者也是做足了功夫吧。

要是说恐怖小说不会让人感受的温暖与感动,那就错了。

最让我动心的是最后一个故事——南天的《惊魂十四日》。

故事很短,讲述的是事实:14位作家来到这里……大概讲述了大家的经历之后,他话锋一转:“主办者胜利了,剩下的人全部被杀,无一幸免。残酷的游戏终了了。”

全部人脸色发白,不是因为结局,而是因为南天犯规了啊!与整个故事雷同了!南天却笑了……大家一下子明白了他的用意。

那句话再看一遍吧,“剩下的人被杀,无一幸免”。在大故事结束之前,南天说出了这个故事,也就意味着主办者不能在获胜后杀掉大家,否则剧情出现雷同,他便犯规了。

这就是他,愿意用自己的犯规出局挽回剩下的人的性命。

而结局是意想不到的,这是一个谋划以久的报复……

几年前,一位并不出名的小作家,他将一个构思发给了出版社,得到的却是闭门羹,若故事就此结束便算了,不久之后,一位出名作家发表了一篇悬疑小说,构思与自己完全一样……这是何等的不公……出版社拒绝自己的同时,把这个构思提供给了一位知名作家……这就是黑暗的社会,强者决定一切的社会……

大结局让我想到了很多……

为什么社会总是这样的不公平?若不是那件事,又何来这个极端的死亡游戏。

因为,参加游戏的人都是多多少少和那事有关系的人。

虽说是小说,但小说源自生活,反映生活,就是通过略微夸张的描写来体现现实。

这只是必然。

后记:简单地说当初发现这部书完全只是偶然,若不是看到大结局我至今都只会把它当做一部普通的悬疑恐怖小说来看,可是结局揭露的丑陋现实也成功的起到了效果——

的确,罪有应得的人终究会遭到报应。

因为——人在做,天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