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一作文 > 内容页

超越本源的生命韧性

2022-12-06初一作文 明婧小家 800字 读后感 访问手机版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真实刻画了个体与命运斗争的内心轨迹,命运的无情捉弄与生活的苦难压抑着史铁生,但其并未放弃生的希望。作家基于自身对生命的体悟与思索,书写出苦难打压下的坚强人生,对困顿失意者而言,是有效的心灵慰藉与情感调剂。

读到《我与地坛》,不仅联想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他认为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人格结构的整体。本我即是原我,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以及生命力,本我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是无意识的的,难以被个体所察觉,正如史铁生所言:“人为什么活着?因为人想活着,说到底是这么回事,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欲望。”为欲望而活,即使难以发现,这既是本我的真实体现。

弗洛伊德的“自我”即是在本我基础上的延续与拓展,是指自身可以意识到的感觉、判断部分,自我的机能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遵循“现实”原则。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写到:“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平实的文字中蕴蓄着史铁生的豁达洒脱,也是自我原则的有力体现,生活施加的种种苦难已然使人感到气馁沮丧,而快乐总难以存续,因此面对死亡这一沉重的话题,史铁生展现出超乎寻常的睿智与清醒,根源于现实而又有超然物外的明智认知。

“超我”则是人格结构中最为理想的部分,表现为一种内化的精神价值追求,其机能主要在于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是非现实的,也是无意识的,遵循的是“道德原则”。史铁生在遭遇病痛折磨时,选择的是不屈不挠的生活态度,不在自怨自艾的消极情绪中消耗本就不可多得的韧性,也不采取极端行径伤害己身,在道德的规训中走向至臻至善。

《我与地坛》观照生命困境中的反抗斗争,彰示波澜起伏的生命历程中的人生体悟与情感认知,平实文字中内蕴深厚哲理,悲苦处境中暗藏转折玄机,顺逆间的交互共通,本质植根于人的一念之间——认识生存基底的本我,突破庸碌消沉的自我,追寻思想境界丰韵的超我。《我与地坛》参悟死生本质,凸显本性自足,彰示了超越本源的韧性与破壁而出的强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