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二作文 > 内容页

品半生茶,寻浮世情

原只是满眼绿色中的一员,乍看下与一般青草无二。机缘巧合之下,被一双手采入竹编的背篓,可能是与某种药材,或与某种鲜花,杂混在一起。然后,坠入滚烫的沸水中,漂浮,沉淀,将每条叶脉中的韵味都融入了水,一丝清香渗入空气,然后消散向远方。偶然中,被人饮下,一抹清苦呷在咽喉,竟在半刻变成满腹的恬淡芳香,萦绕在唇舌之中,回味无穷。

一片平凡的树叶,在沸水的历练下,散发出馥郁香气,清淡的苦涩背后藏着暖人的恬静。或许,这更符合许多文人墨客的心思。自此,窗前明月之时,亭台楼阁之下,孤家寡人之时,青山绿水之下,便总是藏着它的身影,融入山水,融入人心。

或于清晨,或于黄昏,执一茶盏,品一杯浮世的茶,寻一段人生的事。

寻一份回忆,于茶马古道之中。来往的背茶人已换了一拨又一拨,直到草鞋踩下的林荫小道再一次被黄绿交杂的树叶重重掩盖,背上三百斤的茶包却还似压在肩头。几个月的路程,走走停停,竹杖在青石板上敲出有节奏的“哒哒”声,累了,就用竹杖撑住背上的茶包,山间古道,浓密的树叶掩住了不可一世的阳光,十几个背茶人排成一列,休息的时间不会太长,待再次启程,竹杖下便又响起整齐的“哒哒”声。和着微风拂过绿叶的沙沙声,声音不大,却穿过了厚厚的石岩,渗入每一条裂缝中,借着时间,刻下深深的烙印。

背茶人的声音渐行渐远,光阴杂糅着留下的汗水,在一代代背茶人的额间,记下一条条沟壑,就像他们曾经踏过的那一条小路,然后,飘散在混着一路茶香的岁月中。

寻一种感悟,与拉萨朝圣路上。三步一叩,九步一拜。每一个动作都带着虔诚的信仰。儿子驱车在母亲的身后紧紧跟随着,看着母亲拖着年迈的身躯,于烈日下,于寒冷中,弯曲,仆倒,再爬起。其实心里不是不心疼,只是为了母亲的信仰,为了母亲的愿望,儿子能做的只有默默支持,紧紧跟随,然后在母亲结束一天的朝拜时,递上一碗浓浓的酥油茶。旅途中条件限制,只能先泡一壶浓香的热茶,然后掰一块酥油茶和入茶香,递到母亲手中,一碗酥油茶下肚,暖意充斥全身,似赶走了一天的疲劳,然后和衣睡下,待明早再喝一碗酥油茶,便能再次向着拉萨,向着自己心中的佛,开始新的旅程。

似乎所有朝拜的人都一样,为了那尊心中的佛,为了那个脑海中信仰呼唤着的声音,带着一杯酥油茶,在弥漫着浓郁酥油茶香的路上,便能毫不犹豫,毫不退缩的一路朝拜下去,迎着茶香,迎着信仰。

寻一种传承,于喧嚣茶馆中,想练好龙行十八式的女孩还在执着着,即使一次次被落下的茶壶砸到手臂,女孩还是执拗着。二十出头的女孩,不爱舞台上闪亮的明星,只爱能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的功夫茶。茶一滴不落的落入杯中,映着女孩年轻的脸庞,散着恬淡幽香。为了更加了解茶,女孩找到了制作黄茶的师傅,跟着师傅一起采茶,呼吸者茶的生命,嫩绿的茶叶在师傅的手中翻炒,揉捻,再用白布包裹,只有精细的手法,恰到好处的发酵时间,才能制成那六大茶种中流传最少的黄茶。女孩找到了制作黄茶的师傅,跟着师傅一起采茶,呼吸者茶的生命,嫩绿的茶叶在师傅的手中翻炒,揉捻,再用白布包裹,只有精细的手法,恰到好处的发酵时间,才能制成那六大茶种中流传最少的黄茶。

待黄茶制好,取少许放入透明的玻璃杯中,倾倒入滚烫的水,茶叶在水中,似受到惊扰,上下翻滚着,渐浮上水面。稍待片刻,茶叶逐渐伸展,沉入杯底,而那原本清澈的水也被茶叶染出了沉郁的黄。女孩微品一口,似乎想到了什么,转头,望向窗外绵延的山丘。

茶,本是那种山野中一株不起眼的植物,静泡在水中,没有可可的香醇,没有咖啡的苦涩,也没有酒精的那种浓烈。但偏就是那一种恬淡清新,将香气理智存于口舌之间,将淡香与微苦恰到好处的揉捻在一起,才会是像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所经历着的人生一样,没有永世的香甜,没有一辈子的苦涩,也没有一生的轰轰烈烈,就隐匿在这浮世之间,过着恬淡不惊的生活,寻着我们自己的感,自己的悟,自己的信,自己的情。

品半生的茶,寻浮世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