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一作文 > 内容页

王玉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世间冷暖多舛,众生喜怒百态。——题记

所谓圣贤之道,古今文人皆表以章法,以文论记之、以躬行蹈之,其中有寻求真正道义的志士,但更多只是为了标榜“不俗”而墨守成规的腐儒。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对象王玉辉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其人出自《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书中对他的介绍是“头戴方巾,身穿旧宝蓝直裰,面皮深黑,花白胡须”,乍一看只是穷酸的老童生,但当我们再往后看时,他“时常来聆老师和世叔的教训”,从其和余大先生等人的对话中不难看出,相较于书里其他人物的市侩粗鄙,王玉辉诚然可谓是言辞得体,恍惚真有几分读书人谦逊有礼的形象,连在后文中的文学考究也对答如流。

然而情节既已烘托至此,拆穿他虚伪表象的事故发生了——三女婿病重离世,女儿以死殉夫。王玉辉作为父亲,竟劝其自缢,连续三次大喊“死的好!”看得书外的我们是愤懑不公、怒其不争,同时背景中老孺人的三次恸哭更是将戏剧矛盾的高潮体现淋漓尽致,两相对比之下王玉辉的迂腐固执跃然纸上。

何其可笑!两月后小女制主入祠、门首建坊,烈女事迹广传为人知,王玉辉的内心扭曲却也直白地剖析在读者面前:他一生妄想入仕为官,却屡屡碰壁、如同深沟里挣扎的蝼蚁一般渺小,女儿的死却将他一举供上神坛,获得从未有过的功绩与赞扬,这顶高帽子可谓用鲜活的骨血生命来满足了他从卑微的等级之中得来声誉的痴想。

于此,我们不难发现在那个年代,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本应宣扬美好的“立牌坊”从道德的标识沦为助长攀比不正之风的工具,腐朽的封建礼教黑暗不堪,在作者的描述中,王玉辉的陋行更是这种社会风气的镜像反射之一,各种对读书人和妇女的毒害步步紧逼,“贞节”“烈女”的思想枷锁深深禁锢着人们,逼迫弱小势力遵循“三从四德”的道德教条。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说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可哀!儒生们麻木愚昧,究其一生寻求的至善之道终究昧了良心,甘心让利己主义和功名利禄蒙了眼,从此为虎作伥,被藤蔓缠在这片可怖的沼泽中。

王玉辉在高朋满座的庆祝之时才瞬觉心伤,悲从中来,他终于意识到一点难过,可见其虽迂腐却并未丑恶到无药可医,但人死如灯灭不可回还,何其可怜、何其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