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一作文 > 内容页

“开卷”未必“有益”

常见有些人喜欢引经据典,动辄“子曰诗云”,开口成语典故,也不管是否真懂,总是觉得这些都是古人说的,一定没错。但成语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拿“开卷有益”来说吧。这个成语广为人知,意思是只要读书就有好处,可实际上真是这样吗? 

书,有好有坏。好书给人智慧,使人受到良好的熏陶。这如同交友一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英国作家菲尔丁告诫人们:“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的”。眼下,街头巷尾,各种黄色小报、书刊泛滥成灾,国家屡禁不止,这些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精神鸦片”日益猖獗。如果“开”这样的“卷”,只会受害,不可能受益,有不少青少年就是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的。 

由此可见,“开卷”须有选择,切不可胡开滥开,否则只会误入歧途。那么开好卷,就一定有益吗?也不一定,还要会开。 

即使一个人读的书都是好书,也应当加以选择。书籍如浩瀚的大海,而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在有限的生命里,怎麽能读尽所有的书籍呢?大文学家苏轼说的好:“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书之富如大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尽取,但得其所欲求尔。”这就是教导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读书。世上因为没有选择地读书而白白耗费自己精力的人很多。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年轻时每次进入图书馆,便拿起书架上的书一本本挨着读。读书虽多,受益甚微。后来,他接受别人的劝告,分析自己的特长,将目标集中于电学,终于积学成才。我国有一位学者深有感触地说:“我以前读书无人指导,见啥读啥。比如历史书,十六七岁时只知读《了凡鉴》,后来才知这本书远不及《通鉴》,但已浪费了不少光阴。在古典文学方面,对一些不成气候的诗文集,浪费了七八年的光阴,许多优秀作品反而没读过,年岁大了,视野广阔些,才知道要选择读书。”这教训,我们能不吸取吗? 

看来,开卷还得掌握合适而正确的方法。总之,开卷未必有益,只有开好卷,会开卷,才能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