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内容页

浅谈大学生的逃课 为实践而弃理论

如今大学生逃课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一种风气。不论是哪所高校还是哪个专业,逃课现象都随处可见。很多学生认为上大学最重要的不是学习理论知识,而是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学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学习空壳。下面就是我对这一现象的分析见解。

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刚刚步入大学的大一学子,起初还是会每节课都到的,可这也不会持续很长的时间,因为大二大三逃课人太多,而且自己的课余时比起中学来说多太多太多了,宁可呆在寝室睡觉也不去上课,这就助涨了他们的懒惰性。“纯理论知识很枯燥无味,又不实用,我一上课就犯困。”一名学生小丁坦言,这就反映了课堂乏味,难吸引学生。如今就业压力大,为积累实践经验,兼职、实习成为了许多大学生的“必修课”,如果与上课发生冲突,大多数学生会选择逃课,因为在他们看来,课本上的知识可以补回来,但实习机会不是经常有的。这些学生就是认为上大学最重要的不是学习理论知识,而是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换言之,他们更看重社会实践,已陷入了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误区。

任何一种真正的理论,都具有三重基本内涵:其一,它以概念的逻辑体系的形式为人们提供历史地发展着的世界图景,从而规范人们对世界的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其二,它以思维逻辑和概念框架的形式为人们提供历史地发展着的思维方式,从而规范人们如何去把握、描述和解释世界;其三,它以理论所具有的普遍性、规律性和理想性为人们提供历史地发展着的价值观念,从而规范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理论的三重内涵表明:理论不仅是解释性的,而且是规范性的;理论不仅是实践性的,而且是超实践性的。理论之所以能够“反驳”实践并促成实践的自我超越,还因为理论自身具有三重特性:其一,理论具有“向上的兼容性”,即理论是人类认识史的积淀和结晶,因而它能够以“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去反观现实的实践活动;其二,理论具有“时代的容涵性”,即理论是“思想中的时代”,因而它能够以对时代的普遍性、本质性和规律性的把握去批判地反思实践活动和规范地矫正实践活动;其三,理论具有“概念的体系性”,即理论是概念的逻辑系统,因而它能够在概念的相互规定和相互理解中全面地观照实践活动,并引导实践活动实现自我超越。

上大学就应该要更好地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但这并不代表不去实践。

实践观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但如果说它对理论起决定性作用,这是毫无疑义的。我们大学生不能因此而轻视理论,导致唯实践主义。在我国理论界乃至其他领域,有形无形地、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唯实践主义倾向。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和经受得住长期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正确的理论,但不能因此而否认用理论检验实践的必要性。某种实践活动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自觉的还是盲目的,当然可以根据实践的后果作判断,但那样只是做事后诸葛亮,已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如果能在事前对实践活动的目的、方法、步骤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从理论上加以审视、论证和预测,在思维中加以预演,则可能减少失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大学生涉世不深,很容易在实践中发生错误,轻则得到一个教训,重则危及到人的生命。因此大学生就应该通过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为祖国贡献力量。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强调的是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却往往忽视理论对实践的“超越”,并因而在强化实践意识的同时却弱化了理论意识。源于实践的理论,并不仅仅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更重要的是对实践活动、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果的批判性反思、规范性矫正和理想性引导,这就是理论对实践的超越。

实质上,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前人传下来的思想材料,不掌握相关理论的概念、观点和理论体系,没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即使实践再多,实践的时间再长,也不能提出任何新的概念和新的观点,更何况是大学生呢?

所以,大学生不应盲目追崇于实践,选择逃课参加多类社团,而更应该珍惜大学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毕竟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们既要重视理论学习与理论发展史的研究,又要勤于实践。大学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要是我们每个大学生都能在大学期间学到很多理论知识,毕业后也就学有所成,没有荒废掉大学的四年。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回报,还是对社会的回报。

高三:moon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