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内容页

看对病开错方

5年培养100万小孝子,可谓踌躇满志、轰轰烈烈,但在笔者看来,它却是不折不扣的形象工程,只具观赏性。
首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孝文化的普及教育,孝亲敬老美德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个“工程”。而5年培养100万小孝子,给人的感觉是——小孝子好比工厂里流水线上源源不断的“产品”,可以速成、可以批发,这显然是不靠谱的。
其次,小孝子这个标签本身就似是而非。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讲,既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也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自己尚需要父母监护与养育,又何谈什么孝与不孝呢?孩子即便想做小孝子,可他们有这个条件与能力吗?他能理解孝的心理意义和现实意义吗?
再说,孝与不孝衡量的标准是什么?据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调研发现,96%的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有孝心;而有网瘾和犯罪行为的孩子,听父母话和有孝心的仅占3%。把是否有孝心和学习成绩、听不听父母话联系起来,这实在是把质朴的孝心庸俗化、功利化了。以此观之,高分学生、乖乖听话的学生岂不都成了孝子贤孙?我们难道就需要这样的小孝子?
可见,小孝子这个标签贴在部分孩子身上太沉重,让他们为全国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更是荒唐。在笔者看来,真正为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的应该是成年人。大人们对自己父母孝与不孝,孩子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种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力量才是最大、最重要的。
5年培养百万小孝子有些本末倒置,比如本应该成年人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廉洁教育、孝道教育等等,都要一窝蜂地从娃娃抓起……这么一来,从娃娃抓起往往就会变成一种“道德绑架”,沦为彻头彻尾的形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