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一作文 > 内容页

被稀释的节日

不得不说,节日的概念在如今的城市里变得模糊起来,过去特有的浓度不知不觉间仿似被稀释了,节日背后一种叫做传统的东西正在一点点流失。

春节,几千年来都是作为中国一年当中最为盛大的节日而存在的,人们尽力把所有的喜庆和欢悦都摆在这个节日里,于是它充满了庆祝,充满了喧腾,充满了传统的色彩。

而今人们仍旧按着过去那样过春节。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守岁,小孩子欢欢喜喜地穿上新衣服、要压岁钱,一家人和乐地围在一起吃年夜饭……彼时的种种场景似乎都没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难再像以前一样对春节抱有那份浓厚的喜悦和期盼了,很多东西已经改变,再也回不去了,不仅仅是因为我的长大。

不知道是多久以前,总之是我还处于无忧无虑的年龄,每年过年前那几天,妈妈会买很多很多饺子皮,做好几份馅儿,香菇青菜、鲜肉榨菜、三鲜……妈妈会花一整天的时间来包它,我就在旁边有模有样地学,每每包出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好在妈妈只是小斥几句,年夜饭的时候还是扔进了锅里一起煮。后来我在饭桌上就寻宝似的在那锅青菜饺子汤里挑那几只我的作品,而后耀武扬威地和家人讲:瞧,这是我包的。

所以我从小到大都特别喜欢吃饺子,准确的说,是只有在我们家才吃得到的饺子。

近几年,我妈却没有再包过饺子,我常常因此抱怨,她就说自己包太花时间,又不是没的买,反正吃着都差不多。我叹了口气,怎么会差不多呢,差多了,饺子没了,年都冷清了。

可能不只是饺子,还有更多的东西被一再地简化,一再地摒弃,看似过年还是过年,家家户户仍然灯火辉煌,但也许只能靠烟花爆竹来撑场面了。

前不久看了于丹老师的一个专访,讲述关于过节的一些看法。她在里边说到她的一位老师,每年过年于丹老师都会带着女儿去探望这位老师,从她女儿还抱在怀里开始,这位老师都会每年亲手织一件小毛衣送给她,织着各种各样漂亮的图案。十多年过去了,她女儿仍然每年嚷着去这位奶奶家拜年,于丹老师说,这孩子收到毛衣的时候远比在叔叔阿姨那里拿到压岁钱要开心得多,孩子眼中,也许这才是传统节日背后真正的温暖。

何尝不是呢,春节背后蕴含着的便是一种传统的温暖,再厚的压岁钱也怎么都敌不过一件手织的毛衣。尽管现今物质发达,人们都活得越来越富足,但是,我们都应该思考:不管时代怎么变,我们的生活里,传统节日是不是都应该保留住那一份不被物质覆盖住的最朴实的喜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