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内容页

我心中的余华

2022-10-23高三作文 胡淳弼 2000字 写人作文 访问手机版

生存的真实与残酷,让忍受成为宿命。

——题记

一、冰冷的笔锋

十几岁时,余华的家离太平间很近,几乎每晚,他都会被失去亲人的哭声吵醒。居住在医院宿舍的那十年里,余华听到了世界上最丰富的哭声。那些经历让年幼的他深刻地感知生与死。也让他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的残酷。当大病袭来时,任何人都无力抵抗。

余华总是用冰冷的笔触记录下他所“聆听”的主人公的故事,因为从他开始落笔,主人公的命运就已经不掌握在作者手中,而是由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时代背景而决定的了。

在《许三观卖血记》中,当文化大革命来时,一群带着红袖章的人来到许三观家“他们说为了找一个妓女,已经费了三天的时间,现在离批斗大会召开只有半个小时,他们终于找到了。他们说:许玉兰,快跟着我们走,救急如救火。”原本应该是为了妓女开批斗大会,变成了为了开批斗大会找妓女,这样的大会只会给人带来苦难,没有其他的实际意义。

在《活着》当中,福贵在短短的几十年间,送走了一家七口人,余华总是在给人一点温暖后再给人毁灭性的打击:有庆、凤霞、家珍、二喜、苦根。在这些人抱团取暖的过程中,生活带给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与打击。像是对福贵这个老人充满恶意,可即使要承担多么撕心裂肺的伤痛,但依然要坚忍、顽强。

余华他记录生活中的苦难,记录人们是怎么忍受苦难的,是由一个个悲苦的故事堆砌而成的。可他几乎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来阐述,不带任何个人的感情色彩,只是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普通人生活的画卷,可我们依然体会到了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感受到了忍受带来的生命力量。

二、柔软的人物灵魂

余华在人物访谈中提到:“写作就是回家。因为那是一个让你感觉安全的地方。”捣蛋了以后就到稻田里躲起来,等着爸爸来找他,再不济就装病,却装得太过火被割掉阑尾,这些琐碎而又温馨的童年生活养成了余华一颗生动的同理心。也让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有了柔软的灵魂

而无论多么苦多么艰辛的事件都是由柔软的灵魂支撑起来的。

在《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最喜欢的孩子是一乐,可偏偏一乐不是他生的。

许三观拿着卖血的钱背着一乐去吃面条时,在一乐的心中,他的亲爹就是许三观。

一乐给何小勇招魂时,他说:我的亲爹是许三观。许三观拿着菜刀在自己脸上划了一道口子:“从今往后,你们中间有谁敢再说一乐不是我亲生儿子,我就和谁动刀子。”从那时开始,许一乐就是许三观的亲生儿子。

我想,在这些柔软的灵魂中,是爱让支撑着他们强大,是爱让他们继续活着,忍受生活的痛苦,为了活着而活着。

如果不是爱,许三观不会为许玉兰在米饭下藏红烧肉;如果不是爱,许三观不会再卖血后陪二乐的队长喝那么多的酒;如果不是爱,许三观不会为了一乐在到上海的途中沿途卖血;如果不是爱,许玉兰不会带许三观去吃那么多的猪肝,喝那么多的黄酒。

余华在描述这些鸡皮蒜毛的小事,一件件小事拼接成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冷硬的笔锋像作品的骨骼,而这些柔然的灵魂柔软的人们则是作品的肌肉。相互交织,他们让这作品有了活力,也让本似悲剧的人生多了一份希望与动力。

三、苦难之忍受

生活,于余华童年时期经常见到的医院的病人们、家属们是完完全全的苦难。一场大病袭来,没有谁能反抗成功,而他们也只能选择忍受。而这,也是余华悲悯情怀的起源。

余华在《许三观卖血记》的序言中提到这本书的素材来源于他的爸爸,一位外科医生的告诉他的一个血头的经历。他策划了一场有着上千人的辉煌的集体卖血,从浙江到江苏,将他的追随者的血卖到他所能知道的价格最高之处。而许三观,仅仅是这庞大队伍中的一个人,在这庞大的千人队伍中,大家以卖血来忍受苦难,而在这个社会上所有人以不同的方式来以忍受,承受宿命。

在许三观最后一次想要再去卖血,可新的血头拒绝了他,他哭了。我想,他不是因为血头骂他而哭,而是他不知道在下次家庭有灾祸时,不能卖血,自己又能怎么办?许三观哭,他没有了再一次经受灾难的能力了。

福贵在家人都相继离开后,买了一头老牛。他给它取名叫福贵,和他自己一样。福贵让“福贵”死里逃生,也让他自己有了活着的理由,他在老牛耕地时叫着有庆、凤霞、家珍的名字,让它误以为还有别的牛也在一起耕田,又何尝不是让他自己也感受一下家人们也在身边的错觉?人们都说福贵的一生太苦了,苦得除了磨难还是磨难,可福贵说:“我啊,就是这样的命,这样反倒好。”他笑着,慢慢地回味与家人的幸福时光,活着。

余华在阐述苦难的故事,人生与苦难是一体的,在他的故事中,对于人的关怀隐隐发散。他在《活着》中用福贵在几十年间经历的磨难和他的忍传达了一种“放弃抗辩,逆来顺受”的宿命观念,而这种宿命观念,促使作者以苦难为主题为我们展示了生存的真实与残酷。

余华始终在追问人性价值和生存意义。他在《许三观卖血记》中,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表达了他对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生存环境的关怀。虽然现实很残酷,但还是有那份希望和温情的。余华对乡土百姓的关爱,不仅仅是一般的慈母般的爱,更是一种父亲般严厉的爱:不惜笔力挖掘许三观人性深处的善,但并不隐藏其人性的恶。这才是完整的许三观,这才是真正的人。余华正是用他独特的方式,表现他对于人性最深切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