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一作文 > 内容页

夜来风雨声

2021-04-21高一作文 1000字 记叙文 访问手机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读到后句,被打动了。风雨袭来之际,诗人表现出的竟是对花这般深切厚实的怜爱。

这种怜爱悲悯是人类共同传承的良知,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士周豫在烹饪鳝鱼时,惊奇地发现有只鳝鱼向上弓起,一探究竟,发现母鳝奋力曲拱身体是为了保护腹中的子女。他的心弦在感动中被重重拨动了,自此他不再烹鳝。只此一举,他便给人类文明添上了温暖的一笔。“流水摇情,方使满江春。”作为自然之子,我们本应有与生俱来的对别的生命的真切的关怀,使心如赤子般敏感芳香。那么,我们才算是真正回归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自然;并因我们的善感之心,给自然增添了一份令人动容的神韵,甚至显现出其存在的深刻意义。    

对自然尚需有博爱之心,对于互相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我们人类自身,又怎能无动于衷?《观刈麦》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民苦难的怜悯,诗人叹道:“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白居易的悲悯之情喷薄而出,他的头深深垂下,他的身躯却因此伟岸。他的灵魂跃升到了安享吏禄的为官者难以企及的高度。佛和耶稣,愿意为世人负担所有痛苦与罪孽,他们的眼泪不为一己悲痛而是为芸芸众生而流,他们的生命达到新的高度与境界,他们的慈悲受万众景仰,他们的信徒心中满溢着对他们悲悯他人的感激。悲天悯人,情系万物,可超脱人世间所有悲喜和得失,人间喧嚣和繁华不能与之对峙,哪怕是轮回的生命也不能够。    

然而常人若闻风雨声至,谁有此怜花情?对风雨声充耳不闻,人们的魂,竟全投到了名利场中。诚然,人当志存高远,需遵循社会主流价值观努力工作。可如果太执着于名利,恐怕“半生持剑,只逐水空流”。毕竟浮名与财富,并不能涤净人心。看似生活富足,可实际捧在手中的,不过是一只自慰的空碗罢了。眼泪还没掉下来,已经忘了感慨,对周围的一切,如此漠然和冷情!甚至把别人的痛苦,当成自己乏味生活的乐趣。刘鹗早说过:“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若弥足珍贵的博爱悲悯之情被时代前进的车轮碾碎,随之到来的该是怎样的一个冷酷逼仄的未来?整个世界被黑暗恐怖大口吞噬,生活充满磨难,苦不堪言的最终是我们自己。    

公益广告里这文明那文明说个不停,可是,这些豪言壮语却因人于风雨中对一朵花的无情而沦为空谈。若人们死守无情看客心态,所有对未来的美好架设都只是空中楼阁。常怀博爱悲悯之心,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也让世界多一股温馨的暖流,多一份和谐与自然,那又何乐而不为?    

诗文在绵绵的时光中辗转为老去的墨痕,但此怜花意,不事张扬却仍能跨越千载熠熠闪光。又是一夜,风雨声传来,我终于学会暂从繁忙的生活中回神,真心关切似乎与己无关的万物。于是对诗人写“花落知多少”的境界,更多添了几分钦佩和向往。